在距离我住所两个街区的街角处,有一家小商店,那家商店由两个兄弟拥有,每当我想买点冷饮或零食时,总会去光顾。上周,我走进那家商店,抓了几样东西,看到店主和一个朋友站在收银机后面,眼睛盯着iPhone,边笑边用手触摸屏幕。我站在摆放冰茶的柜台旁边,几度欲言又止,而那两个家伙正玩儿地不亦乐乎。经过一段时间酝酿,我走上前去,一屁股坐到了柜台上。
“没关系没关系,我们正玩儿《部落冲突》呢。”手握iPhone的店主说。
我笑了笑,开始跟他们闲聊这款游戏。我在移动游戏圈里混迹多年,看到有人喜欢移动游戏就开心。而那哥们儿告诉我,他每天都会玩几个小时《部落冲突》,拥有一个梦幻般堡垒并引以为豪,并且与朋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部落……然后我问他,是否试过提升自己在排行榜的名次。
“天啊,不,那样我得花钱。”
实话实说,考虑到他每天花数小时玩《部落冲突》——也许比我玩游戏时间还长,我原以为他至少舍得为游戏花掉小钱。我总是相信,如果我享受一款游戏,那么,送给游戏开发者几美元是正确的事情。但我也明白,我之所以有这种想法,是因为我自己在游戏公司工作,得依赖免费游戏赚钱生活。所以我很想知道,为什么他不花钱?
“一旦你开始花钱,那么它就不再是一款游戏啦。”他说。
我被这番话震惊了,因为母亲节那天,当我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,母亲对我说过同样的话。
我母亲是《糖果粉碎传奇》的一名铁杆粉丝。她可以通宵达旦玩儿《糖果粉碎传奇》,每天打开好多次;她在游戏中的级别已经升到最高;她也从不觉得自己被愚弄,她就是爱这款游戏。她会与自己50多岁的老姐们儿谈论游戏中的复杂关卡,对游戏关卡设计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我。另外,我母亲还泡游戏论坛,会从论坛上寻找过关的最佳方案。但她从不花钱,原因很简单:“如果我为游戏花钱,这就不再有趣了。”
母亲和便利店店主为何不愿为游戏花钱?起初,我以为这是因为他们希望“智取”游戏设计师,证明就算自己不花钱,也可以保持跟其他人一样的升级速度。但通过交谈我才意识到,这实际上是我想多了。那位便利店店主直接告诉我,“一旦你将现实生活中的资金投入游戏,那么它会变得太严肃,就不再是一款游戏。”
如此游戏文化,与我熟悉的游戏文化截然不同。在E3展上,我们看到阵势宏伟的新闻发布会、制作精美的CG预告片,各大游戏厂商为制作和宣传游戏耗费大笔资金……传统游戏玩家似乎都明白,电子游戏开发耗时耗力,没有人能够凭空创造游戏。他们明白,游戏开发团队(无论独立开发者抑或企业集团)需要他们为游戏花钱,因为游戏凝聚了开发者的时间与精力。问题在于,为何新生移动游戏玩家如此反感付费?
这是否因为媒体过多地报道某些玩家因过度沉迷电子游戏,忘记了自己在生活中应承担的义务?因为我的母亲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名“玩家”?抑或是因为《部落冲突》、《糖果粉碎传奇》和《金·卡戴珊:好莱坞》等游戏免费,才吸引了一批原本对游戏收费心存戒备的人选择下载,成为玩家?
我不知道答案。但我能够得出一个结论:这世上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游戏玩家。我不相信所有移动游戏玩家都不愿为游戏花钱,但在互联网上,我经常看到媒体炒作,手捻胡子的阴险开发商是如何愚弄和欺骗移动游戏玩家的……故作惊诧的背后是思维狭隘,而像这样的报道,正在破坏移动游戏生态。
我承认,移动游戏这一行确实存在唯利是图者,例如山寨成癖的开发商——但他们无法反映游戏行业全貌。确实有人叫卖《像素鸟》克隆游戏,有外包公司专门为人山寨游戏,每款只收99.99美元;有广告网络承诺,只要你在2014年内推出200款小游戏,日均收入将达到至少50美元。可在我看来,这些人都算不上游戏开发者,因为他们并未考虑如何为玩家创造愉悦、有趣,令人兴奋的体验。换句话说,他们对移动游戏市场没有任何贡献,而是在搞破坏。
但类似事情在任何媒体领域都会发生。色情电子图书作者擅长炮制短篇故事(每篇5000字),惯于将数百篇跟风故事发布至Kindle平台,并交叉推广。而那些真正优秀的作者,则更愿意花费较长时间,使用叙事和写作的所有元素,创作能够让自己引以为豪的故事。在电子图书领域,垃圾图书和一流作品同时存在。
我真心希望,从未开发过游戏的媒体记者们在下次高谈阔论,声讨免费游戏前,最好做做调查:询问那些真正懂免费移动游戏市场,明白怎样的游戏体验方能取悦玩家的人。在这个圈子里,我有很多同行都在努力创作美妙游戏,他们的声音值得倾听。